• 隋朝来护儿著名人物介绍

    隋朝来护儿随巡江都

    本名:来护儿,字号:字崇善,所处时代:隋朝 隋唐第十四条好汉

    来护儿(?-618年),字崇善,江都人,隋朝名将,东汉中郎将来歙之后。来护儿早年投奔隋军,参与平定陈朝,累功至上开府,后随杨素平定高智慧起义,升任大将军。隋炀帝继位后,来护儿进封右翊卫大将军、荣国公。大业八年(612年),隋军一征高句丽,来护儿率水军逼近平壤,终因轻敌致败。九年(613年),来护儿随军二征高句丽,但因杨玄感造反,遂回军平叛。十年(614年),来护儿三征高句丽,迫使高句丽王请降。后来,来护儿随隋炀帝巡幸江都,官至左翊卫大将军。义宁二年(618年),江都兵变,隋炀帝被弑,来护儿一同遇害。

    以下是小编为您讲解隋朝来护儿随巡江都,了解隋朝来护儿随巡江都相关的人物故事、事迹,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隋朝历史人物,以及隋朝历史的发展动态,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佛法使人了解生命的真谛。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会慢慢的消失成为过去。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仅仅是历史,具体真实性,就算是历史学家也未必能说的真明了,因为,本站的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的观点;

  • 隋朝来护儿著名人物专题,隋朝来护儿随巡江都,隋朝来护儿历史事件

  • 隋朝来护儿随巡江都

    615年(大业十一年),隋炀帝出塞北巡,在雁门(今山西代县)被突厥围困。隋炀帝欲率精骑突围,在来护儿和樊子盖的劝阻下

    方才作罢。后来,各地隋军相继赶至,雁门之围遂解。

    616年(大业十二年),隋炀帝第三次巡幸江都。来护儿劝谏道:“如今天下大乱,陛下应留在洛阳,平定战乱。”隋炀帝大怒,数日不肯召见来护儿。后来,隋炀帝怒气稍解,方招来护儿入见。并道:“你都这样想,我还有什么指望?”来护儿因此不敢再言。

    617年(大业十三年),来护儿改任左翊卫大将军,进位开府仪同三司。

  • 推荐阅读

    【备注:隋朝来护儿随巡江都,对历史的爱好者而言,很多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文化等历史知识方面的积累,需要平时日积月累,多闻、多思;敬请顺便了解以下“推荐的历史常识”,利于增长智慧;】

  • 秦庄襄王陵俗称“韩森冢”,位于西安东郊的韩森寨,圆丘形封土,底径140余米,高约22米,占地30余亩,1956年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墓冢外延10米为文物保护区,外延100米为建筑控制地带。墓有残损。墓前原有后代所立墓碑,已残碎。

    韩森冢有人认为是秦庄襄王陵,有人认为是秦孝文王陵,还有认为是汉墓的说法,歧义甚多。《长安志》卷一尖冢条:“《两京道里记》曰:‘在通化门外二里’;《长安志》认为是秦襄王陵,但究竟是昭襄王还是庄襄王并不清楚。

    之所以会产生以上错误,是受《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的影响:“始皇七年,庄襄王母夏太后死。孝文王后曰华阳太后,与孝文王合葬寿陵。夏太后子庄襄王葬芷阳,故夏太后独别葬杜东,曰:‘东望吾子,西望吾夫。百年后,旁当有万家邑’。”夏太后葬在杜东,《史记》张守节《正义》云:“夏太后陵在万年县东南二十五里。”约在今杜陵附近。按西望吾夫言之,孝文王陵应在杜陵的西或西北,遂有后人认为韩森冢为秦冢。

    韩森冢现存封土近方形,底边长67米,高22米,原定为秦庄襄王陵。

    详细点击:【春秋战国:秦庄襄王(秦始皇嬴政之父)】

  • 王莽想效仿虞廷旧制。流放刘菜到幽州、甄寻到三危、殛丁隆到羽山,三人当时已经被杀死,就将他们的尸体载入驿车。辗转运到那里,称为三凶。此外受到牵连的朝臣也不下数百人。

    《汉书·辛庆忌传》:“是时莽方立威柄,用甄丰、 甄邯以自助, 丰、邯新贵,威震朝廷。水衡都尉茂自见名臣子孙,兄弟并立,不甚诎事两甄。”

    详细点击:【汉朝:甄丰】

  • 原驻维也纳总领事:没留下名单的“中国辛德勒”

    70多年前,当时中国的领事馆就设在这家酒店所在的楼房里,时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在这里用他签发的中国上海签证,从纳粹魔爪下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然而这一切在后来几十年里一度几乎无人知晓,直至何凤山去世,才被其女儿何曼礼慢慢发掘出来。

    儿时故事,牵出悲惨历史

    何凤山1997年9月28日过世,当时何曼礼是新闻记者,去世的讣闻由她女儿来写,当时觉得如果只介绍何凤山的履历,有些太简单,她就把儿时听父亲讲的小故事、父亲回忆录中关于拯救犹太人只言片语的叙述,写到了讣闻中。

    在何曼礼约10岁时,何凤山有次散步对女儿何曼礼讲起他的一个犹太朋友,他是一家石油公司驻维也纳的代表,当时他们一家想逃到美国,但美国没有给他们签证,何凤山就给他们签了去上海的签证,但在送行前,“水晶之夜”事件发生(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是1938年11月9日夜在德国和奥地利同时开始的,后人将那一夜称为“水晶之夜”),这个犹太朋友被捕。何凤山第二天赶到他家时,盖世太保前来搜查盘问,何的回答非常镇定,他说,我是这里主人的朋友,正在等他回来。父亲与盖世太保争吵起来,对方甚至用枪指着我父亲,得知何是中国的总领事后,盖世太保才离开,那位犹太朋友很快被释放,并用中国签证逃离了奥地利。

    何凤山的讣闻在报纸上刊登后,一个陌生电话打来询问父亲拯救犹太人的情况,并要求与何曼礼见面,他要举办关于拯救犹太人外交官的展览。从那以后,何曼礼决心在历史长河中寻找她父亲的身影。

    茫茫史海,找寻父亲足迹

    何凤山没有留下一个“辛德勒的名单”,他究竟救了多少犹太人,难以查清。后来何曼礼通过联系大屠杀纪念馆,幸运地找到一个拿着中国签证生还的犹太幸存者。当时17岁的犹太青年艾瑞克·歌德·斯德宝为了替自己和家人取得签证,数月内奔走50所外国领事馆,但都遭到拒签,在走投无路时来到中国总领馆,在那里他碰到了一名中国签证官,很可能是何凤山,这名签证官对他说:“我们签证是到上海,但你可以用这个签证出国,证明你有目的地出去,对于被抓到集中营的亲属,你给盖世太保看签证,马上可以释放你的亲人。”于是这名犹太青年在中国领事馆申请了20份签证,同家人购买了到上海的船票,虽然他的父亲在“水晶之夜”中被捕,但因为拿到了中国签证,仅几天后就被释放,此后前往上海。

    在追寻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那时犹太人的悲惨境遇。一家犹太幸存者对何曼礼说,当时他们出去遛狗时,发现邻居似乎一夜间变成敌人,当自家的狗和邻居的狗相互亲近时,邻居赶快把自己的狗抱走,说不能闻那个犹太狗。这家的男主人在“水晶之夜”被捕。他们家大女儿发现,以前爱慕她的一个男孩已穿上纳粹军装,不再理她。女孩为了救父亲,主动去与那个男孩约会,问自己的父亲在哪里,没想到男孩见面之后对她搜身。但幸运的是,她母亲拿到了去上海的签证,她父亲很快被释放,一家人先到英国,后来又去了美国。

    “生命签证”,数量无法统计

    何凤山于1938年5月出任总领事,加上一名副领事,整个领事馆仅有两名中方官员,估计何凤山很快就开始发上海签证,因为6月20日发的签证就已是200多号,7月的一份签证就1100多号了,此间一个月至少发了900多个签证,何大批量地向犹太人发签证,有两个同一天的签证,两个号码之间有100位,一天至少发了100个签证,现在无法统计到底发了多少签证。

    而实际上,在当时的背景下,向犹太人发放签证的何凤山面临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纳粹后来因为领事馆的房产是犹太人的,要没收领事馆的房产,而国内反馈,因为抗战,不能给新的领事馆拨款,因此何凤山只能自己掏腰包租下一处公寓作为领事馆,继续发放签证。而何的上司担心发放签证会带来负面影响,要求他立即停止发放,但他不为所动,继续他的人道主义事业,最终因此被记过一次。

    二战全面爆发前,纳粹为了排犹,不但大肆搜刮犹太人财富,还逼迫犹太人离开他们的家园,否则就将犹太人送入集中营,但当时犹太人想要离开必须出示接收自己目的地的证明。实际上,当时纳粹并不关心犹太人最后到哪里,只要犹太人能够证明有接受自己的地方,就能够获准离境。当时国内已是“七七事变”以后,中国包括上海在内的很多地方都被日本占领,而进入上海的港口不需要有任何证件,这是一个历史机会,何凤山抓住了这个机会,其实很多犹太难民拿了上海签证后并没有去上海,他们逃离奥地利后,最后逃到美国、英国等国。

    后来,从中国领事馆能拿到上海签证的消息越传越广,中国驻维也纳领事馆外开始排起长队。欧洲其他国家的犹太人也获悉上海可以作为避难所,因此想方设法逃到上海,最终令上海成为犹太人避难所。

    为何施救,源于恻隐之心

    有人会问,为什么何凤山愿意救犹太人,而且在此后几十年里都没有太多提起?如果认识何凤山其人,就不会问这类问题,因为他就是这样的性格,他是一个有信念、有同情心的人,他小时候生活很苦,17岁时父亲就去世,曾被他家乡的挪威传教士帮助过。何凤山认为帮助他人是很自然的事。对于帮助犹太人,在回忆录中只是简单地说,看到犹太人的厄运,深感同情是很自然的,在人道立场上帮助他们也是应当的。

    1937年“七七事变”前,何凤山来到欧洲,一直做抗日宣传工作,他还在奥地利国会与日本官员就日本侵华问题展开过辩论。在何曼礼眼中,父亲为人正直,有学问、有亲和力,深爱祖国。何凤山常对儿女们说要以做中国人为荣,他担心我和哥哥接受不到好的中国传统教育,总是教我们汉语成语。

    详细点击:【近代:何凤山】

  • 稍稍年长之后,司马迁离开了龙门故乡,来到京城父亲的身边。此时司马迁已学有小成,司马谈便指示司马迁遍访河山去搜集遗闻古事,网罗放失旧闻。去司马迁在二十岁时开始游历天下,他从京师长安出发东南行,出武关至宛。南下襄樊到江陵。渡江,溯沅水至湘西,然后折向东南到九疑。窥九疑后北上长沙,到旧罗屈原沉渊处凭吊,越洞庭,出长江,顺流东下。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展转到钱塘。上会稽,探禹穴。还吴游观春申君宫室。上姑苏,望五湖。之后,北上渡江,过淮阴,至临淄、曲阜,考察了齐鲁地区文化,观孔子留下的遗风,受困于鄱、薛、彭城,然后沿着秦汉之际风起云涌的历史人物故乡,楚汉相争的战场,经彭城,历沛、丰、砀、睢阳,至梁(今河南开封),回到长安时任太史令的父亲司马谈身边。

    详细点击:【汉朝: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 虎守杏林典故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精研医学并兼通佛典,被誉为“药王”的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晚年曾云游于邱县。观其景物优美,民风淳朴,遂留连忘返客寓郊寺,悬壶行医无欲求,施医无类,师承董奉为人治病不收钱,不受谢,惟望患者病愈后在寺旁植杏树三株,经年植杏树百亩,郁然成林,杏熟以杏易谷赈贫。此间,有虎伏跪求医,孙思邈首创“虎撑”治愈金簪卡喉之疾,虎有灵性,不复危害人畜,感恩为其守护杏林并充当药王坐骑。药王佩逝,虎绕寺哀啸三日,不知去向。

    详细点击:【唐朝: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

  • 聂荣臻元帅故居位于江津市吴滩镇郎家村,占地面积563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旧居原名石院子,坐西向东,三重堂建筑,共有房屋17间。聂荣臻青少年时代在此生活了15年,1914年聂荣臻全家迁往邻近的狮山院子佃居,1919年,聂荣臻赴法勤工俭学后,再没回过旧居,1923年秋,石院子遭土匪焚烧,仅存西北角两间偏房,1989年,江津县政府按旧居原貌修复,旧居中有5间按聂在家居住时旧貌布置,陈列家具45件,全是原物。其余房屋作为陈列室,陈列了聂荣臻青少年时代生活、学习用具35件,其中有衣物、玩具、书籍、砚台、笔筒、墨迹、成绩表、信函等,另有133幅图片。

    详细点击:【近代:聂荣臻】

Copyright jiaoli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6080363号 历史网。免责说明:本站历史知识,来自网络收集,并不代表作者的观点,仅供参考;

历史 历史网站 历史人物 别墅装设计 别墅设计 SEO优化 画册设计 巴西海运双清 卡压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