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朝步入盛世
隋炀帝初期国力仍然兴盛,隋炀帝营建洛阳,开凿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修驰道与筑长城,带动关中地区与南北各地区经济与贸易发展;并对四周国家展开征讨,扩张隋朝版图。然而,由于隋炀帝急功好利,使得这些作为对社会反而造成破坏 。
由于长安位处偏西,粮食供应困难。公元604年,隋炀帝派杨素、宇文恺于洛阳兴建东都,以掌控关东与江南经济,在洛阳周边洛口、回洛等地兴建大粮仓以备荒年时所使用。由于每月要役使民丁两百万人,隋炀帝又注重宫城完善奢华,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为了沟通江南经济地区、关中政治地区与燕、赵、辽东等军事地区的运输与经济发展,隋炀帝推动隋唐大运河的建造。大运河带来许多好处:将重要水系连接起来,形成运输网络;带动沿岸城市的发展,兴起许多商业城市,其中江都(今扬州)更成为隋朝重要的经济中心;促进各个地区的文化发展与民族融合,有人认为这使得中华文明成为有机体的整体文明。
然而,由于隋炀帝急促兴建大运河,为人民带来很多负担。掘河的民夫,经久不息地劳动,加上疾病侵袭,死亡人数占全部一半以上 。公元605年,隋炀帝开凿通济渠的同时,带后宫、诸王、卫队等大量人群沿运河巡视南方,沿途之上,花费许多资金,征调许多人民 。607年,隋炀帝巡视北方时,征调北方人民经太行山开凿驰道达并州,并向附属的突厥启民可汗要求突厥民众协助开凿驰道 。早在隋文帝时期,在朔方、灵武等地修筑长城。608年隋炀帝出巡榆林时动员壮丁百余万人,于榆林至紫河(今内蒙古、山西西北长城外的浑河)开筑长城以保护突厥启民可汗 。
在政治制度上,隋炀帝改革官制与租调制度,并开始设进士科,最终形成科举制,这些都创新典章制度。大业前期是公认的隋朝全盛时期,即使《隋书》也将前七年和后七年分开来写,以示区别。
-
隋朝历史专题(一)
-
隋朝历史专题(二)
-
隋朝皇帝
-
隋朝历史人物
萧皇后(史上嫁了6个皇帝的美女)
李元霸(隋唐第一神将)
单雄信(勇武过人隋唐英雄)
杨侑(隋朝最后一位皇帝)
窦建德(隋末群雄之一)
王世充(隋朝末年起兵群雄之一)
宇文化及(隋末叛军首领)
王薄
李密(隋唐时期群雄之一)
杨俊(隋文帝第三子)
罗成(隋唐十八杰)
独孤伽罗(一代贤后)
宇文成都(大隋第二条好汉)
雄阔海(大隋第四条好汉)
伍天锡(大隋朝第六条好汉)
伍云召(大隋朝第五条好汉)
杨广(隋朝第二位皇帝)
魏文通(大隋朝第九条好汉)
杨浩(悲惨的傀儡皇帝)
新文礼(大隋朝第十一条好汉)
杨昭(是隋炀帝杨广的长子)
定彦平(兴隋九老之一)
杨侗(在位最短的隋朝皇帝)
左天成(战败西魏的五虎上将)
杨素(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
来护儿(隋唐第十四条好汉)
独孤盛(隋朝将领)
梁师泰(隋唐第十五名好汉)
裴矩(隋唐时期政治家、外交家、战略家、地理学家)
韩擒虎(隋朝名将)
史万岁(隋朝名将)
唐璧
杨坚(隋朝开国皇帝,被尊为“圣人可汗”)
贺若弼
李春
郑译